2020年,是坎坷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类的渺小,同时我们也创造了奇迹。这条坎坷艰苦的战疫之路让我们不禁想起祖国成立初期先辈们筚路蓝缕的精神。为了更好地发扬和传承这种精神,我们来到了林州市红色精神的发源地——红旗渠进行实地调研,以期更好地研究红旗渠红色文化的传承以及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红旗渠干部学院。学院秉承“传承红旗渠精神,增强党性修养”的办学宗旨,依托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突出体验式教学特色,使学员充分感悟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对红旗渠红色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红旗渠干部学院聆听了主题为“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的精彩讲座,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红旗渠纪念馆,从源头了解当时修渠的艰辛不易。
上世纪60年代,十万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历经10年时间,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红旗渠精神展览上,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沙盘模型,以及部分当年修渠的工人们用过的提灯、垫肩,穿过的棉袄,全面回顾和展示了红旗渠精神的孕育、形成、发展过程。条件是艰苦的,任务是艰巨的,但林县人民正是靠着自立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在共产党的带领下,铸成了这条人工天河——红旗渠。
图一
(图为讲解员正在对修渠时的工具进行介绍)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红旗渠风景区,其中以青年洞为参观的重点,实地体会人工天河的震撼。红旗渠青年洞是红旗渠旅游的核心景点。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名优秀青年,故取名叫“青年洞”。每年都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景区因此设置了纪念品小店、红旗渠实景演出等作为红旗渠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配套建设。
图二
(图为红旗渠上的纪念品小店)
青年洞修筑在太行山腰的峭壁之上。它是红旗渠水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结合最为精妙的地段,也是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高山为我放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当年红旗渠青年的豪迈与乐观,深深感染了当代的年轻人。
之后,我们来到林州市另一个著名旅游景点——太行大峡谷。林州人们在经历了如此多的苦难之后,终于走上了美太行之路,位于蜿蜒不绝的太行山脉之间的太行大峡谷成了人们观美景,传精神的圣地。林州市依托丰富独特的资源禀赋,形成了“一红、一绿、一蓝”的三色风景品牌。“一红”指的是以红旗渠为主的红色教育风景,“一绿”指的则是以太行山大峡谷为主的绿色生态风景。因此,同样作为5A级风景区,太行大峡谷对红旗渠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起到了一个补充和促进的作用,两者共同带动了林州市旅游业的发展。
最后,我们来到了位于太行山大峡谷的石板岩镇,从这里发源的扁担精神与红旗渠精神一脉相承,历久弥新。在这里,我们参观了扁担精神纪念馆和谷文昌生平事迹展。
扁担精神纪念馆位于石板岩镇中心广场,它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扁担精神”的诞生与传承,真实记载了70年来石板岩供销社干部职工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凭借“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以肩膀挑起了连接党群、沟通城乡的重任,以脚板翻山越岭走出了一条服务三农的阳光大道,铸造了影响一代又一代的“扁担精神”。
图三
(图为当年石板岩供销社初创时的再现)
谷文昌同志是河南省林州市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勋。解放军南下时,他随大军南下,加入到解放福建的战斗中。解放后,谷文昌服从组织安排,留在福建东山工作。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畏艰苦,实事求是,带领东山县人民苦干14年,终于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他用自己的言行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敬仰。谷文昌同志这种“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精神和“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红旗渠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宝贵红色文化。
红旗渠始于悲壮、干旱缺水的悲惨历史,在人们走过了勇于抗争、充满荆棘的修渠之路后,红旗渠已成为一条成就辉煌、承载梦想的幸福之渠。不管是立足本地、依靠自身的自力更生精神,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还是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不计得失、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新时代的今天,红旗渠精神依然焕发出自身独有的时代价值,值得我们每个人细细体味、用心传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让理想的光芒照亮前进的道路,让来时的初心变成继续奋斗的恒心,让党的旗帜永远飘扬在人民的心中。我们已经拥有“站起来”的昨天,正在拥抱“富起来”的今天,也必将迎来“强起来”的明天!
文字记者:王皓雪
图片记者:杨濡伊